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搜索技术的不断普及,我们获取各种知识的门槛也会越来越低。但网络知识虽然丰富,但往往还存在不够全面,甚至有偏差的现象。所以,拥有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。就像叶圣陶曾说的:“教育是什么?往简单方面说,只是一句话,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!”
让孩子读纸质书
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,不是读各种介质的“听书”、手机、pad、网上的读物,而是要让孩子养成读纸质书的好习惯。因为真正的经典,都是累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的。
“听书”,培养的是听的能力,不是阅读文字的能力。从传播学信息接触的角度看,人们接触“听”的媒介,如广播、听书,往往是不够专注的状态。因为这只需要投入听力,不需要投入视觉上的注意力。而视觉媒体,因为要占据视觉,相对更需要专注。所以热爱阅读的孩子,会培养出更强的专注力。
而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庞大,但是没有经过像纸质书那样,从写作、修改到编辑成书的一个相对较长的内容沉淀和筛选过程,品质总体上仍不如纸书。
其实,很多孩子上课听讲不专心,做作业写写玩玩,坐不住、静不下,归根到底是孩子缺乏专注力。所以,要想让孩子对学习更加专注,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吧,等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时,就会不自觉的半小时、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浸在书中。这时的他,也会无形中变成家长们期望的那个专心学、认真读的,能“静下心”的孩子。
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架
甭管房间多小,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架,如果条件具备,给孩子一个自己的“书房”——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形式,也是方法!当孩子像拥有自己的“玩具架”那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“书架”,他会更容易和他的书建立亲近感,而且也更容易随时拿起书来阅读。
当孩子有了书架,身为家长还要慢慢教会他自己整理书架,把书分门别类地排列好。别小看这项“图书管理员”的工作,孩子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,会从已经看过的书里发现新的兴趣点,而且整理书架,也是在培养他们分类、归纳、整理的能力。
但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可能自己管理不好书架的,经常拿下来不放回去,最后几乎整架的书都四散在屋子里。这时,创造力阅读的专家建议家长:不要批评孩子,要知道,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几乎都是这样的,他们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,反而他们会觉得乱放的书其实都有自己的秩序。大人只要隔一段时间带孩子一起收拾一次就好了。收拾好后,也不要严令孩子必须保持,如果让孩子感到,书架一定要保持成刚刚收拾完的样子,他们会对从书架上拿书来看失去兴趣。
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,可能在短期内不容易看出直接的效果,但它却都是一项隐性技能。所以,家长不要抱着通过短时间阅读就能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。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,从小培养等到初、高中时,孩子的表现自然会给予回报。